| 
注册时间2011-8-6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 
 
| 本帖最后由 扬州爱莲闲人 于 2017-1-6 13:17 编辑 
 有朋友问我“拗句与救拗” ?闲人说不好。于是根据网络资源小作整理,供自己学习,并兼复朋友的提问。不一定准确,仅供欣赏。
 
 一、拗句与基本句式的变格
 格律诗有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决,它就是“奇活偶定”的变通规则,是指除了尾字外,其它奇序字可平可仄、用字灵活;而偶序字通常必须按基本句式之律格用字。实际上,这一变通规则并不是不受约束而任意“灵活”的。它要以避免出现“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之拗句为前提的。所谓“孤平”“三连平”“三连仄”仅对五言诗而言,对于七言诗,只需对诗句后五言(后面五个字)按五言诗的规则处理即可。格律诗以四个五言格律基本句式为基础的。究竟格律基本句式中哪些奇序字可平可仄的?先弄明白什么是“孤平”、“三连平”、“三连仄” 。
 (1)所谓“孤平”,就是指除了尾字外,五言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者(对于七言诗句只考察后五言),但“仄仄仄平平”基本句式除外。
 (2)有的学者认为,孤平只对“平平仄仄平”句式而言;对于其它句式,即使只含有一个平字,亦不算孤平,而叫“拗句”。
 (3)所谓“三连平”,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平声字者。
 (4)所谓“三连仄”,就是指诗句尾部是连续三个仄声字者。
 凡含有“孤平”、“三连平”、“三连仄”的诗句,谓之“拗句”(有的学者不称“孤平”为拗句)。拗句可以挽救,谓之“拗救”或“救拗”。拗句可以在本句中挽救,谓之“自救”;也可以在同联的另一句中进行挽救,谓之“他救”。
 下面根据“奇活偶定”的变通原则,来看看上述基本句式的所有变格句式。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句式的变格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我们可得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变格一)
 ([平]平)平仄平平仄(变格二)
 ([平]平)平仄仄平仄(变格三)
 其中,变格一犯“孤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变格一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于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对于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对句救拗的句式不在本节讨论范畴(下同)),这是因为七言诗句之前面比五言诗句多出来的迭声可有两种格式即“[平]平”。其中,[平]或[仄]表示可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当然,也可保持原有声调(后文同)。
 由上分析,对于五言诗句,该句式只有第1个字由仄变平之后,第3个字才可由平变仄(对于七言诗句,那就是只有第3个字由仄变平之后,第5个字才可由平变仄,这是因为对于七演示来说,韵律规则只对诗句的后五言(字)而言——今后叙述均对五言诗,七言诗不再赘述)。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的变格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可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平(变格一)
 ([仄]仄)仄平仄仄平(变格二)
 ([仄]仄)仄平平仄平(变格三)
 其中,变格二犯“孤平”,其自救格式便是第一句式或第四句式,故变格二不可取。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于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三种句式。对于七言句式来说,则有六种句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由上分析,对于五言诗句,只有第3个字由仄变平之后,第1个字才可由平变仄。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的变格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可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变格一)
 ([仄]仄)仄平平仄仄(变格二)
 ([仄]仄)仄平仄仄仄(变格三)
 其中,变格一和变格三都犯“三连仄”,通常要进行“自救”,一般尽量不采用(后文中讲)。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于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两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
 由上分析,对于五言诗句,第3个字不允许变。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的变格
 注意,这一句式本身就犯“孤平”,却是允许的。这就是律诗矛盾之处。其实,宋以后的那些清规戒律,则完全是人为制定的。我们完全可以像唐代诗人一样较为灵活的运用平仄律格。
 根据“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该句式,可得到以下几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基本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变格一)
 ([平]平)平仄平平平(变格三)
 其中,变格一和变格三都犯“三连平”,通常要进行“自救”(见后文),一般尽量不采用。也就是说,该基本句式,对于五言句式来说,只有两种句式(包括基本句式)。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由上分析,对于五言诗句,第3个字不允许变。
 总之,对于五言句式来说,第一句式:第1字变后第3字才可变。第二句式:第3字变后第1字才可变。第三、四句式:第3字不得变。
 律诗基本句式及其变革列表如下(仅列五言):
 ① 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1先变方允3变)
 ②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3先变方允1变)
 ③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3字不允变)
 ④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3字不允变)
 如果按以上述结果进行组合的话,律诗的每一种基本格式,都可以演化出若干种变格来。
 二、拗句的挽救规则
 由上节分析,我们知道,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
 中,句式①在第1个字不变的情况下(所谓基本句式中的字序均对五言句式而言——后文同),第3个字若由平变仄,则犯“孤平”。句式②在第3个字不变的情况下,第1个字若由平变仄,则亦犯“孤平”。而句式③、句式④之第3字变的话,则会出现“三连仄”、“三连平”拗句。故句式①、句式②易出“孤平”拗句;句式③易出“三连仄”拗句;句式④易出“三连平”拗句。下面来了解一下,唐宋诗人是如何挽救拗句的。
 (1) 本句自救
 <1>孤平自救:
 我们知道,句式①、句式②易犯“孤平”。这类孤平自救的方式,只能调整其它奇序字位的用字声调。亦可可以采用对句救拗的方式来解决。除了句式①、句式②外,句式③若第1个字第3个字同时以仄代平,则既犯“三连仄”又犯“孤平”,此句对“三连仄”的拗救,也就是对“孤平”的拗救。
 注意:只有他救,才允许句中出现“孤平”。若不他救,任何句子不允许出现“孤平”。
 <2>“三连仄”自救:
 由上节分析可知,只有句式③即“平平平仄仄”句式才有出现“三连仄”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个字以仄代平,否则就构成“三连仄”的拗句。“三连仄”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仄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此谓“三四互换”句式。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平]平仄平仄
 但是,这样,就与“仄仄仄平平”失对了,这种失对却是允许的。
 例如孟浩然的《访袁拾遗不遇》中的第一联: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本应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实际却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其中出句的实际平仄格式就是“三连仄”拗句自救格式(“三四互换”格式)。这是因为,出句的第3字以仄代平而犯“三连仄”;而首字又以仄代平,又犯“孤平”,故而将第四个字以平代仄以自救。
 再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其中,出句也是“三连仄”拗句自救格式(“三四互换”格式)。
 相应地,七言句式③“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三连仄”拗句自救格式就变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样的格式。例如杜甫《曲江对酒》(其二)诗句
 传与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其中,出句实际平仄格式即“三连仄”拗句自救格式。
 再如李白《峨眉山月歌》诗句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出句亦为“三连仄”拗句自救格式。
 总之,遇到出现“三连仄”情况时,你只需将其中间的仄声字调换成平声字即可自救之。
 <3>三连平自救:
 由“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可知,只有句式④即“仄仄仄平平”句式才有出现“三连平”的可能。上一节已经分析了,该句式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第三字以平代仄,否则就构成“三连平”的拗句。三连平自救方法是:在第三个字确实非用平声字不可的时候,可将第四个字以仄代平。自救后的句式变成了
 [仄]仄平仄平
 这一句式的“孤平”是被允许的。这种“三连平”自救方式,在唐代诗人中常有运用,但后人未成定规。如梦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
 其出句便是上述自救格式。
 又如储光义《又洛阳道》诗句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其对句的格式便是上述自救格式。
 七言诗如王昌龄的《塞上曲》诗句: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流水无尽时。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其中,对句便是七言句式④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三连平”拗句自救格式。
 通常,这种“三连平”自救句式没有约定成俗,不被认可,所以要尽量避免不用。
 (2) 对句救拗
 对句救拗,主要对“孤平”和“全仄” 拗句挽救,对句挽救格式完全相同。这完全是人为规定,无规律可循。
 <1> 基本句式①的第一种孤平句
 仄仄仄平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①第3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②,通常讲将基本句式②中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符合“奇活偶定”变通原则),谓之“对三救出三”。
 例如孟浩然的《望庐山》诗句: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七言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出句后五言为“孤平”,故对句的后五言为“平平平仄平”格式以救出句。
 再强调一下:七言诗句是否拗句,以考察后五言实际用字情况为判断依据。
 <2> 基本句式①的第二种孤平句
 仄仄平仄仄
 这个结果可以看作是基本句式①第4个字必须用仄声字造成的(这种用字是不符合“奇活偶定”变通原则的)。它的对句是基本句式②,对句救拗格式仍为上式,谓之“对三救出四”。
 例如白居易《原上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以上两种“孤平”拗句的对句救拗格式完全相同。
 七言诗如黄庭坚的《次韵裴仲谋》诗句: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
 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其中,出句后五言为“孤平”,故对句的后五言为“[平]平平仄平”格式以救出句。
 <3> 全仄拗句的自救
 全仄拗句的自救,它的对句救拗格式仍然同上。
 例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平
 七言诗如杜牧的《江南春》诗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出句后五言为“全仄”,故对句的后五言为“平平平仄平”格式以救出句。
 由上一节与本节可知,格律诗允许基本句式及其变格共有以下几种:
 (1)不致“失对”“失粘”的“奇活偶定”变格:
 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1先变方允3变)①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3先变方允1变)②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3不允变) ③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3不允变) ④
 (2)人为规定的可选格式(这些句式均为“永明体”常用格式),但会导致“失对”或“失粘”:
 <1> 用以取代句式①与句式②一联之对句互救格式:
 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 ①
 平平平仄平 ②
 <2> 可取代句式③的“三四互换句式”:
 [平]平仄平仄 ③
 此外,还有可取代句式④的“三四互换句式”,但这一格式不被提倡使用。
 [仄]仄平仄平 ④
 故除了基本句式本身外,基本句式①可有5种替代句式。基本句式②可有2种替代句式。基本句式③、④只可有3替代句式。而基本句式④的最后2种句式则不提倡使用。即
 句式①: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
 句式②: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句式③: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
 句式④: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
 除此之外,其它任何用字格式都不属于格律诗。至于七言诗,只是在上述句式前添加一对迭声,使之与基本句式中第一对迭声声调相反即可,且首字可平可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