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记载:宋德佑元年(1275),元军顺长江而下,占领南京。翌年,元军伯颜率兵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太后及恭帝被掳。德佑二年(1276)闰三月,张世杰、陆秀夫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到温州江心寺召见陈宜中。之后,命秀王赵与檡先往闽中,浮海南下,遂达福州,从林浦绍岐码头登陆,驻跸于林浦。当时,随同前来的军士有十数万,民二十余万,淮兵万余。于是削平林浦山峰驻扎,此山从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点兵"之说,而林浦平山堂也成为宋帝行宫。就是现在泰山庙。 宋人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载:"平山,在开化里,城门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时驻兵于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宋德佑二年(1276)农历五月初一,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号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城内大都督府为垂拱殿,号召恢复宋室江山。不久,文天祥也从温州赶到了福州,参加抗元斗争。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