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4|回复: 14

[闲唠家常]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街头的孔子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3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25-7-3 08:01 编辑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街头的孔子像

       石雕孔子像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名人雕塑,经常摆放在校园、广场或者景区等场所。校园石雕孔子像与所有的校园景观一样,都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许多潜在的教育意义。摆放在校园内的石雕孔子雕像,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让人看起来和蔼可亲;校园内通过树立孔子石雕像,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石雕孔子是万世师表,千百年来,孔子一直被人们视为教书育人的楷模;这种敬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先哲、对教育、对学习的敬畏。




曼哈顿孔子像

       纽约唐人街(又称华埠或中国城)的迪威臣街与包厘街的会合处竖立着一座孔子的青铜塑像,因为处于交通要道,这里通常是旅游团的会合地。大陆游客第一次在美国看到孔子像,内心往往会被震动:“立在花岗岩石座上的孔子,青铜铸成。几只鸽子落在他肩头上打盹,新鲜的鸽粪衬着暗绿的铜锈,在阳光下斑驳。”
       也有游客的观感是这样的:“每到佛历上的重要节日,这些寺庙里香客如织,诵经声在街上都能听得到。此时,孔夫子越发会感到冷清。偶尔会有一束鲜花摆在他脚下,但是零零落落的。”
       孔子像1984年落成,设计者何铁基出生于越南,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曾在建筑大师贝聿铭手下工作过6年。建造方为纽约中华公所,基座上铭刻着:“纽约华人为庆祝美国建国二百周年纪念敬献孔子铜像以隆盛典。”1997年,林则徐青铜塑像落成时(设计者也是何铁基),中国题材已经变得容易抓人眼球了,《纽约时报》记者写了内容很丰富的报道,探秘纽约唐人街的族群此起彼伏的明争暗斗,影射塑造林则徐塑像是因为福建移民对自己身份的强调,“孔子好是好,但林则徐是家乡人。”一位36岁来自福建省的移民说。
       游客的观感尽管是矛盾的,但往往一针见血:在美国鸽粪与冷雨中的孔子像,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答案是肯定的。从四百年前的利玛窦开始,西方人一直在读孔子。上世纪二战之后,美国学者在研究孔子方面涌现出了好几个大家。顾立雅《孔子和中国之道》已被翻译成中文,他早就不满“孔子被描写成完全缺乏创造性”的守旧人物,他还认为“孔子的哲学在某些近代西方最基本的社会与政治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影响”。
       芬格莱特1972年出版的《孔子—及凡而圣》也称得上杰作。他在书中说:“当我刚读孔子著作的时候,我感到他是一个单调而平实的道德说教家;他的言论选集《论语》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古董,与我并无切身关联……我渐渐地确信,在今天,孔子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他告诉我们的不是别处说过的东西;而是急需表明的东西。他还有新的课程可教。”
       而在中国更出名的唐诗研究大家宇文所安,其名就来源于孔子语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还将这三句话当作他研究诗歌的核心方法。
       尽管美国人研究孔子,但孔子只是他们的题目,他们的工作属于西方学术史的一部分。写过《孔子哲学思微》的美国人安乐哲曾经说过,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一个国际孔子的存在。其实,他们也未必了解中国人与孔子的关系。
       陈寅恪曾经说过:“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20世纪经过“五四”运动之后,儒学从“制度法律公私生活”等方面被驱逐,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学问与话语。“五四”运动中,反孔子的吴虞因为与父亲的激烈冲突而写《非孔》。而萧公权父母早逝,受大家庭制度之惠,由伯父母抚育成人,他当然不同意“打倒孔家店”的论调。无论反对还是支持,他们与儒学是息息相关的。
       余英时先生也曾说:“正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与孔子无关了,才开始讨论儒学到底是属于什么形态的宗教或者哲学,以及知识分子怎样才能在重新建构的儒学中‘安身立命’。”
       余先生的论断非常符合价值观的核心命题:一个事物,只有当它离开了我们,我们才能准确衡量它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余英时说,儒学的合理内核可以为中国的现代转化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但他也不相信中国今天能够重建一个全面性的现代儒家文化。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会议时,瑞典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这顶多只是一个寂寞的物理学家的个人看法,后来被大陆好几个媒体无限夸大之后成了笑柄。这件事从反面证明我们想从孔子那里得到我们深感缺乏的东西,但我们目前还得不到。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儒家伦理计划”的失败也是这个心态的另一种实例。
       西方人了解孔子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复活属于我们的孔子—因为我们每当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难题时,我们总会想起他。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两千多年来,  孔子的学说跨山越洋向四方传播。有网友曾发现,在美国首都,最高法院大楼东侧门楣有一组雕像群,中心雕像群从左至右,依次是孔子、摩西和古希腊立法。
           (2010年02月20日 22:30  时代周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25-7-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在美国的孔子学院也危危可及了。
发表于 2025-7-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编辑宣传,向您学习了,上午问好!
发表于 2025-7-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黄老师的介绍。
发表于 2025-7-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学习,增长见识。
发表于 2025-7-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病夫靠嘴皮子改变不了、老子孔子释子都不如润之;那才是救苦救难真正的练家子!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风 发表于 2025-7-3 09:00
听说在美国的孔子学院也危危可及了。

谢谢您点评!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人家 发表于 2025-7-3 09:01
欣赏老师编辑宣传,向您学习了,上午问好!

谢谢您欣赏问候!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7-3 09:08
谢谢黄老师的介绍。

谢谢您关注!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5-7-3 10:31
读帖学习,增长见识。

谢谢真真点赞!晚上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9-22 0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