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30

[综合话题] 我爱旅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2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从善如流 于 2025-7-12 13:01 编辑


      旅游这事儿啊,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吃喝玩乐加打卡,好像去了一个地方,吃了当地美食,玩了热门景点,再拍拍几张美美的片片,这趟旅游就圆满了。可咱真不是这么简单的“同质化”,尤其是对于银发族来说,那可“沉浸式”着呢!
       呵呵、先看看那些年轻人的旅游,有时候就像一群脱缰的“小野马”,急匆匆地赶点,仿佛是在和景色赛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网红打卡地”。拍照的时候,那姿势摆得比模特还专业,可真正问到对这个地方有啥深刻感受,可能就像吃快餐,图个一时热闹,但没啥营养。
       咱忘龄族那可就不一样了,就像似睿智的“老克拉”;不必盲目地跟着打卡大军乱跑,而是慢悠悠地,像品味一杯香醇的老酒一样去感受一个地方风味;沉浸式体验一个原生态的老城镇,不会只在城门楼子那拍个照就走、可以融入那狭窄的小巷,听听原住民讲述过去的故事,感受岁月在墙壁上的留下的痕迹;就像和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在跳一场优雅的“双人舞”,节奏舒缓但情意绵绵。
      银发族旅游,那可是和天地同频的“童心共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寻找健康密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公园的草地上,小童子已经在那里打太极、晨练了;那姿势、那神态,仿佛自己就是这自然画卷里的一部分。咱们去海边、高山不是像年轻人那样游山玩水、而是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山顶上晒日光浴;看着海浪、白云一波一波地涌来,听着海浪拍岸和清风吹拂的歌声;就像在和天地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哪是旅游啊、这分明是在给心灵做“SPA”,为了健康开心益寿呢!
      银发族在旅游中还自带一种幽默感;旅途中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迷路啦,或找不到好吃的餐馆啦、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着急上火、而是笑着:“哈哈,这趟旅行又多了一点小惊喜,就像开盲盒一样,不知道下一个遇到的会是什么意外。” 这种乐观幽默的态度,让整个旅途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童子的旅游,是玩年生活的艺术、不追求速度和广度,只在乎深度;不追求表面的热闹,只在乎内心的宁静!用旅游这种方式,和自己的逆龄赛跑、和健康交朋友;并非把旅游作为简单地吃喝玩乐和打卡了;而是让旅居真正成为一种丰富生活、滋养心灵的美好经历;让我们一起在玩年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健康、不管是小童子还是老先生,都能在旅游这个大舞台上跳出最美的舞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1人气值 +46 收起 理由
锦绣之州 + 3 受益匪浅!
铁歌 + 5 大赞!
红红的太阳 + 5 大赞!
江边柳 + 3 赞一个!
宋玉芳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7-1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您的旅居生活:让旅居真正成为一种丰富生活、滋养心灵的美好经历!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7-12 14:08
拜读。欣赏您的旅居生活:让旅居真正成为一种丰富生活、滋养心灵的美好经历!

玩玩候鸟:冬居三亚、夏游昆明,春秋随心所欲哈
发表于 2025-7-1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旅行是一种享受
我没有所谓的“打卡地”的概念
更对“网红”嗤之以鼻
我追求的是随心所欲
置身于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
享受大自然的洗礼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8 收起 理由
红红的太阳 + 5 大赞!
从善如流 + 3 英雄所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同质化旅游生活,打破老顽固对 “耄耋就该含饴弄孙、静养晚年” 的刻板认知,其意远超单纯的 “出门玩”,而是从个体生命质量、社会认知重构、代际关系革新等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的玩年张力。
一、对个体:重构 “老年” 的生命叙事,对抗衰老的意义;
“奔八” 是生理年龄的刻度,但 “老顽童” 的非同质化旅游,本质是用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 “玩年” 的内涵。

      打破 “衰退预设”:不同于传统老年旅游的 “走马观花、舒适优先”,非同质化旅游(如徒步小众古道、学拍旅行 Vlog、参与非遗手作体验)需要忘龄人调动体力、学习新技能,这种 “挑战感” 会对冲 “衰老即无能” 的心理暗示,强化 “我仍有探索力” 的自我认同;锚定玩年意义:对奔八群体而言,“时间有限性” 的感知更清晰。
      非同质化旅游往往与个人过往遗憾(如年轻时没去过的地方、没尝试过的体验)或未竟热爱(如痴迷历史、热衷自然观察)绑定,成为 “弥补人生拼图” 的主动行为 —— 比如曾是地质工程师的老人,退休后带着罗盘重走年轻时考察过的山脉,这种 “个性化回溯” 让玩年生活从 “等待终点” 变为 “完成自我”。
      激活身心活力:非同质化体验常伴随适度的 “不确定性”(如民宿住老乡家、和当地手艺人聊天),这种轻度 “跳出舒适区” 的状态,能刺激大脑神经活跃度(记忆、社交、决策能力),甚至通过徒步、骑行等轻度运动改善体能,形成 “越动越有活力” 的正向循环!
二、对社会:解构 “老年标签”,拓宽群体认知边界;
社会对银发族的集体想象,常被困在 “脆弱、需要照顾、生活单调” 的框架里,而 “奔八老顽童” 的非同质化旅游,是对这种框架的温柔反叛!
      打破年龄偏见:当人们看到 古稀少翁在沙漠里用无人机拍星空、耄耋童姥跟着渔民学织网,会直观感受到 “年龄不是能力的天花板”。这种 “反常识” 的场景通过社交分享(如子女拍视频发朋友圈)传播,能逐渐松动 “老人就该安分守己” 的固化认知,让社会意识到 “玩年生活可以有无限可能”。
      为老龄化社会提供 “积极样本”: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如何养老” 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命题。非同质化旅游展现的 “自主型养老” 模式(不依赖子女安排、主动规划生活、保持社会参与),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 原来晚年可以不局限于 “带孙辈、跳广场舞”,还能通过个性化体验持续与世界连接。
       促进代际文化流动:老顽童在旅行中学会用短视频记录见闻,孙子教他剪辑技巧;奶奶带回少数民族的刺绣,给孙女讲背后的传说 —— 这种 “老人输出经历,年轻人输出技能” 的互动,打破了 “代际单向照顾” 的模式,形成 “经验与新知” 的双向流动。

三、对情感与关系:重构连接方式,让 “陪伴” 更有质量;非同质化旅游带来的不仅是老人个体的满足,更会重塑其与家庭、社群的情感连接。
      减少家庭 “隐性焦虑”:子女对老人的担忧,常源于 “他们无法照顾自己” 的预设。当忘龄人通过非同质化旅游证明 “我能规划行程、应对突发状况”,子女会逐渐放下 “过度保护” 的心理,转而以 “欣赏者” 的视角看待父母 —— 这种信任的建立,能让家庭关系从 “紧张的照顾关系” 变为 “轻松的彼此见证”。
      构建 “同频社群”:老顽童们的旅游往往不是独行,而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队(如 “银发摄影群”“知青回访团”);在共同探索中,他们会形成超越年龄的 “兴趣社群”,这种基于热爱的连接,比单纯的 “邻里关系” 更有情感浓度,能有效缓解老年孤独感。
      留存 “鲜活记忆”:不同于标准化旅游的 “打卡式合影”,非同质化体验留下的记忆更具独特性 —— 比如在雪山下和牧民一起煮酥油茶的香气、在古村落听老手艺人唱的歌谣等等;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细节,会成为逆龄人反复回味的 “生命锚点”,也会成为家庭故事里 “有温度的传承”。

“奔八老顽童” 的逆龄旅游,本质是一种 “生命主动态” 的实践:玩年个性化的体验对抗衰老的无力感;用探索欲打破社会的刻板印象,用真实的快乐重塑情感连接;这种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年龄只是数字,真正定义 “晚年” 的,是小童子是否还愿意对大千世界保持好奇,是否还相信 “生活永远有新可能”!玩年、是对 “养老” 最浪漫的注解 —— 不是被动等待时光流逝,而是主动让每一段时光都有独特的回味

发表于 2025-7-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入思想感情,了解风土人情,您是真正的旅行。
发表于 2025-7-1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但对于老人来说,可能身体不好的人,就要注意了。我是一个老人,因为我身体不太好,所以不能出远门旅游,只能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走走,真的羡慕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从善如流 + 3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7-1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用行动和文字都诠释了旅游的真正含义,您是我们的榜样。为您的新作加分点赞!推送精华!!
发表于 2025-7-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是一件非常有益的户外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锻炼身体,考验意志!
发表于 2025-7-1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感悟到老师的与众不同的精彩,不人云亦云,就连文字都不一样,特喜欢!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9-22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