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2|回复: 9

[史海钩沉] 我的父亲: 从乡村流氓到市委书记(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续】第二天,我和大弟不约而同地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将父亲和雪姨家的钥匙交给了父亲。父亲甚至连看都没有看放在他办公桌上的钥匙,就压低嗓门说:“妈巴子的,你们想造老子的反?”

自此以后,我和两个弟弟不时有“宁愿跟着叫化子娘,也不要跟着当官的爹”的感叹。不久,我们三兄弟经过考试,分别到北京和省城上学深造后,父亲家就更难得见到儿子和孙子们的身影了。就是有时父亲发话,想见见孙子孙女,我老婆和弟媳总是有各种理由而让父亲难以如愿。

好在父亲工作忙。他的口号是将“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他根据中央的十个大庆油田等类似的经济发展目标,绘制了我们城市的宏伟蓝图。革命的事业和革命的理想就像兴奋剂,使父亲充满了活力。他没日没夜地工作,他经常告诫部属们,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则要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改革开放后,父亲的自我感觉更是良好。他那花白的头发,在雪姨的“强迫”下染得乌黑发亮,真如焕发了革命青春。

父亲在岁月的流逝中,在人民群众有肉吃和有电视看而为他们这些掌握权力的革命者歌功颂德时,又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个革命者伟大的人生。他在赞扬声中开始忘记了青年时代在黄沙塘于家和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受到的欺压和羞辱。他甚至不愿意再去回顾更不想思考那些岁月。然而,那岁月的痕迹像幽灵一般,时不时钻进他的生活。

那时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天,父亲的部属很高兴地向父亲汇报说,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美国某集团公司董事长原来是我们市某县五十年代出去的。那可是个能人,从讨饭到打工、再到开小店最后办成了有几十亿美元家产的大公司了。他富了不忘乡亲,有意到家乡投资,现在由省里某厅某领导陪同已下榻在我市的某宾馆里,希望书记能前往共进晚餐。

父亲哈哈一笑,也没问这外商姓甚名谁,就兴高采烈地前往宾馆。在宾馆的总统套房的客厅里,父亲见到了那位由省某厅某领导陪同、由大小秘书伺候着的美国公司的董事长。可双方刚准备握在一起表示友谊和问候的手却在半空中凝固了,一个共产党的市委书记和一个来自美国的公司董事长都目瞪口呆地盯着对方。

最后,还是父亲首先清醒过来。他将原来伸过去准备握手的大手变成了挥动的手势,指着对方,威严地说:“你不是1952年叛国的大地主于朝龙的二儿子吧?!”

美国公司的董事长也很快从当初的惊惶中解脱出来,他的手绅士般地将油光发亮的头发整理了一下,扶了扶昂贵的金丝眼镜,很大度地说:“家父是本市某县的黄沙塘于家的于朝龙先生。难道你不认识?”并回过头来很鄙视地用英语对其秘书说了些什么。

那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父亲是无缘享用了。尽管省里某厅的领导和父亲的部属想从中调节一下这两位关键人物因历史造成的紧张而尴尬的气氛,父亲还是气愤地离开了宾馆,并将随之而来的因胆怯脸都变了色的部属狠狠地骂了一通。部属有口难言,不敢作任何解释。

于朝龙的儿子并没有被父亲的威严所吓倒,尽管他明显地感觉到各级官员对他的态度的变化。第二天,他就用美元租了这座城市最好的十部小车,同他的秘书带着各种礼品回到了他当年亡命而别的故土。当他知道那些留在家乡的兄弟和母亲都先后命归九泉时,并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他的秘书给全村每家都送去了贵重的礼品,全村人都感激不尽地接受了,并自发地拿着工具同他一道整修着他父母兄弟的坟墓。后来,他向村里人很礼貌地鞠了三躬,留下二十万美元给村里人修水库和建学校就走了。他是直接从老家到省城坐飞机走的,以后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村里人不管乡和县里的反对,用于朝龙儿子留下的美元,很夸张地为于朝龙夫妻及儿子们修建了一座很大的坟墓,并在坟墓不远处修建了方圆百里最好的学校。请一位原籍是本村的著名书法家亲自书写的“朝龙学校”几个大字,立在学校的屋顶,红红的,好远都可以看到。

这些情况父亲是知道的。在公开场合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干预。他只是对几十年没有往来的乡亲们感到不解。他曾私下说:“妈巴子的,共产党对你们还不好?几十万美元就将你们收买了。”尽管父亲表现得那样不屑一顾,但可以看得出,父亲对于朝龙儿子用金钱得到的尊敬在骨子里还是很在意的。

就在于朝龙儿子回于家村后不久,我父亲叫雪姨将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工作的大弟和二弟找回家。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同那两个日益疏远的儿子很认真地说:“我老了,干革命几十年总算明白了一些道理。我知道,你们对我不关心你们的前程有意见,不是我不关心,而是时机不到。你们想想,我在位时,你们在我手中能做多大的官呢?搞得不好还会有人东告西告的。现在我要退了,对你们还是要有个安排的。我想,老二你可以从政,老三你可以经商,你们大哥在外省教书,我就没有办法管了,如果他愿意,可以调回来,从政从商由他选。”

可想而知,当我两个一直对父亲抱有成见的弟弟,从革命者的父亲口里听到这些严肃而富有亲情的安排时,真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他们看着父亲那少有的慈祥而真切的眼光,深深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我二弟后来多次对我说起他那时的感受,最后总是感慨地说,无论如何还是血浓于水啊。

父亲是八十年代中期从第一线退下来的。那年父亲年已六十有五。当时,中央在反复强调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省里领导找父亲谈话时,父亲一再说自己身体还好,可以为党奋斗终生,最后还是同意退居二线。但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江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打下来的,应该交给我们信得过的人。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我们身边,受党教育多年,是信得过的最可靠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比如我家两个小子,就是很有觉悟和政治水平的好青年,应该好好培养。”

据说,省里面的领导非常同意父亲的观点,因为上头就有人公开说过类似的话。于是,在父亲从书记成为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同时,我大弟就从工厂的工程师成为了市团委书记,后来就成为市委组织部长进了常委班子。在顾问委员会完成其历史使命,父亲最后完全退下来时,大弟已是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了。

事实又一次证明,我父亲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我大弟的确非常具有政治家的天赋。

他不仅继承了我父亲“敢说敢干”的无产者精神,而且在所有的公众场合,他都能将高姨礼貌和给人信任的修养完整地体现出来。更为重要的,他所受的教育比父亲能更快地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他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的同时,还能用许多非常合理的口号将社会流行的诸如“卡拉”、“桑拿”之类披上改革开放的外衣。在他的策划下,我二弟就能从一个工薪人士,迅速地合情合理合法地成为了掌握上千万资产的大老板。

对这些,父亲虽然从不在公开场合加以评论,但有一次我探亲回家同完全闲赋在家的父亲小饮,他在几杯茅台下肚后,看看左右无人轻声地对我说:“妈巴子的,你两个弟弟比你强,为官的如鱼得水,为财的合理合法。你啊,就会读死书。如果想通了,还是回老家来吧,我叫人给你个职务。这里干点什么都方便。”说完就嘿嘿地笑了起来。可以看得出,父亲尽管为自己不能亲自再在官场上拼杀感到有一些失落,但为自己的后人有如此造化也感到心满意足了。

父亲与雪姨的关系还算可以。人们对老夫少妻之间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年少妻子的青春荡漾如何在已不提当年勇的老爷子那里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不决堤外泄。

这些问题在父亲那里应该不是问题。雪姨就曾很神秘地对我的老婆、也就是她那和她年龄相近的儿媳说起过老爷子那永不满足的欲望。“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越老越厉害了,离休之后竟然天天需要。我真的受不了了。他的儿子也是这样吗?如果这方面都遗传的话,做于家的儿媳妇可就惨了。”

我老婆听到这些话,竟脸红得不知如何回答这位长辈的发问。就是在晚上同我恩爱后向我讲述这些话时,我还能感到她脸在发烧。但凭着我们这些年青体壮的于家后代的亲身体会,雪姨这些话,应该有点夸张,或许是在嗔怪中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也可能还有点对自己能很好地开发老年人的潜能感到骄傲。

尽管父亲宝刀未老,但雪姨还是没有同意与父亲生孩子。其理由是父亲家老大和老二,也就是我和大弟高兵的孩子都有几岁了,雪姨再生孩子有点难为情。尽管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理由,但我们兄弟还是真心感谢雪姨的,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叫比他们小得多的父亲的孩子叫叔叔或者姑姑。

雪姨没有为父亲制造“革命后代”,并不影响父亲对雪姨家事的关照。因为他知道雪姨是为了弟妹们而耽误了婚姻才将处子之身献给他的。所以,无论父亲是否在位,凡是有关雪姨家的事,他都要亲自出面办理。

在父亲的亲自关怀下,雪姨高中毕业的大弟到党校深造后担任了一个区的副区长,二弟从工厂调到了团市委担任青工部部长,三弟到工会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四弟和五弟都保送上了我们市属大学,六妹初中毕业不愿意上学就到了公园担任出纳。仅此一点,雪姨也是感激父亲的。

父亲德高望重,且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他心满意足地安度着晚年。但不知为何,当他生命进入倒计时后,他总爱和儿孙们谈论他的父母和几十年没有回过的故乡。

有一次在饭后闲谈中,父亲竟然说,他这一生首先要感谢于朝龙。如果不是于朝龙教他赌博,他可能就会守着那几十亩地而在解放后成为地主。如果不是于朝龙因他拿东西而毒打他,他也不会火烧于朝龙家房子而远走他乡参加革命。如果没有于朝龙包办,他就不会与我妈成亲也就没有我了。

看着父亲那忧郁的老脸,弟弟和部属们就建议他到故土看一看,或请老乡亲们来家坐坐。然而,每当这时,他又总是很豪放地说,革命者四海为家,哪有那么多婆婆妈妈的事情。

但我是知道的,他在心里一定在骂:“妈巴子的,于家人从来就没有当我是人呢。”




父亲要死了。


尽管他日益虚胖的身躯,会给人各种错觉。然而,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五脏已全部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

我同许多人守候在病房里,在等待着他的死亡。

市委办公室送来了为父亲准备的悼词。这篇由父亲原秘书、现市委书记审定的悼词对父亲评价很高。

文称:父亲出于贫苦人家,从小就是孤儿,苦大仇深。青少年时代因反抗地主的压迫而投身革命,历任游击队队员、副队长。解放后任县公安局长、县委书记,地区专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文革”后任市委书记。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主动退居二线,担任顾委会主任,最终享受副省级待遇。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们地方上的党的卓越的领导人,是人民的好儿子……

看着这些赞颂之词,我却想起我妈说过的话。
【全文完】


附:作者简介


于建嵘,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等。2008年分别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称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真真 + 5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9-1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了领导就有特权~把儿子们都安排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9-1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9-10 14:51
当了领导就有特权~把儿子们都安排好了~

掌了权,不就是为了后代过好日子么,也有命运的轮回,那个老地主的儿子……。
发表于 2025-9-10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佳文: 我的父亲: 从乡村流氓到市委书记(四)
发表于 2025-9-1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这是个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25-9-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5-9-10 19:59
谢谢老师佳文: 我的父亲: 从乡村流氓到市委书记(四)

谢谢晨星老师关注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25-9-1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9-10 21:23
希望这是个故事......

故事也是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现实吧。
发表于 2025-9-1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作品真实性很差,这篇还可以。当官的,后代都是受益者。
 楼主| 发表于 2025-9-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25-9-15 21:22
现在的作品真实性很差,这篇还可以。当官的,后代都是受益者。

这篇无论是真实的回忆录,还是虚构的故事,基本上反映出了历史的某些实况,没有美化拔高,也没有刻意丑化。不像很多文艺作品,把革命者吹的高大上,只有所谓革命理想,而不食人间烟火。

这也是我转帖此文的原意。
发表于 2025-9-1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淑芬 发表于 2025-9-16 13:27
这篇无论是真实的回忆录,还是虚构的故事,基本上反映出了历史的某些实况,没有美化拔高,也没有刻意丑化 ...

老师说的很到位,我有同感。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9-22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