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25-9-16 14:43 编辑
【】浅析“翠玉白菜”的身世和传说
十年前宝岛环游,有幸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晶莹剔透的翠玉白菜,听到了有关“镇馆之宝”的神奇传闻。近闻,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连续出国巡回展出,四邻惊艳。
◎身世 翠玉白菜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白菜形状的清代文物,该文物菜身洁白,叶子翠绿,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由于原料的珍贵,且琢磨玉料成为器物相当费工、费时,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泽,设计玉器形制,其创意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此件翠玉白菜原是紫禁城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因此有人推测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 这棵翠玉白菜是一件高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的辉玉巧雕。雕刻翠玉白菜的巧匠,将这块玉料白色部分雕成菜梗,绿色部分琢成菜叶,而且在翠绿的菜叶中,还雕琢了大小两只昆虫──大螽斯与小蝗虫,这两只小昆虫,在整棵翡翠白菜上,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更加丰富了翠玉白菜的意趣。故而,它又被戏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一颗白菜。同时,它又成为全球十大国宝级玉器之一。 ◎经历 1948年底,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遭受打击,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的文物被分成三批运往台湾,总共有2972箱。这些运往台湾的文物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翠玉白菜就是其中的一件。从此翠玉白菜就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04年的时候,曾经精选了超过100件文物,并且把它们租借给高雄市立美术馆进行一次为期三个月的特别展览。翠玉白菜,作为这些珍贵的展品之一,也是第一次在台湾被展示。
201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神品至宝”展。翠玉白菜的展期为两周,这项珍品单独被摆设特别展示室,想一睹翠玉白菜风采的观众,即使要等上大半天排长龙也不厌倦。 据称,2024年6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捷克国家博物馆签署展览合作协议,宣布2025年9月至12月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将首度赴捷克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名为“故宫文物百选及其故事”,翠玉白菜入选展览珍品之列。
◎传说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选后妃, 13岁的妹妹与15岁姐姐被入选宫中,分别封为瑾嫔、珍嫔。,姐妹俩欢欢喜喜进入了紫禁城,父母准备了精美的嫁妆——翡翠白菜。 瑾妃和珍妃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同一天嫁给了光绪,那翡翠白菜到底是谁的嫁妆呢? 在皇后、谨妃何珍妃三人中,光绪皇上却独宠珍妃。这位出生南方的珍妃,对洋务运动有所了解,加上性格活泼,思想开明,很受光绪宠爱。有人说,玉白菜是珍妃的陪嫁,但为瑾妃所妒。
光绪皇帝推行变法维新。但慈禧也不认同维新派,珍妃自然而然成为了眼中钉。百日维新被废后,维新派被扑杀,光绪变法图强的梦破灭,珍妃也因此遭罪。
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慈禧仓皇出逃,逼迫珍妃自尽。据说是被太监投入了井中,此后,翡翠白菜自然就留在了瑾妃的宫里
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等皇室人员被赶出紫禁城。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棵翡翠白菜都被国民政府收藏。1949年,蒋介石撤退台湾时,就把它带到了台湾,珍藏在台北故宫里。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翠玉白菜“晴雨图”的传说,描述蝈蝈行为与降雨的同步性、说是晴天时,蝈蝈现身在菜叶之上;阴雨天,蝈蝈躲在菜叶之下。但这类故事多属口述传统,缺乏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