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真真 于 2025-9-18 11:25 编辑
那天接到农村荣的电话,寒暄几句,她就开口借钱。我离开农村已有5年了,平时也没联系,让我一时不知所措。
知青插队那会我叫荣的奶奶是孃孃。退休后回到生产队,与荣的妈妈关系挺好。荣比我女儿小两岁,招婿上门,他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与我外孙女同年同月差一天生。带外孙女住农村那些年,小孩子天天在一起玩。那时容借过两次钱都如期还了。
现在容离婚了,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上高中,经济确实紧张。想到住农村那会我生病,她为我熬过粥,就问借多少,她说5千。我们都知道,借钱给别人就要做好不还的准备。我说,现在身体不好,很多药都要自费,我也不宽裕,借3千给你吧。
这时,老网有朋友来电,我就顺便问问,这钱借不借,回答是“不借”。我笑了,说:是啊,要是不还,我还不如捐给老网呢。可我已答应借了。
不一会同事来微信聊天,我顺便也问问,朋友说,这个还需问,这样的人早该拉黑。老都老了,就留几个好朋友,没必要把自己拉低到那样的圈子……见我不听,就刺激我说,没想到你打脸充胖子。(这个同事关系很好,家庭条件很优越)我真受刺激了。
也巧,外孙女放假,回母校感恩老师,她与妈妈来到我家,我也顺便问问。外孙女毫不犹豫的说“不借”。我说,你还在她们家吃过饭,外孙女抿嘴笑。我问女儿,她说:做好不还的准备吗。我说:做好了。女儿说,那就行。
少数老赖把社会风气搞坏,弄得大家谈钱色变。人都会遇到困难,相互帮助很正常。记得小时候,妈妈单位有位阿姨,每个月底都向妈妈借5元,发工作当天就还,妈妈也很纳闷,5元钱,咋都能节约出来,月月借。几年后,那个阿姨不借钱了,深深的感谢妈妈。
没想到顺便一问,反应这么一致。搞得我都受刺激了。人真会受外界影响,转钱时我扣了4百。用意是让借钱人知道我不宽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