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5|回复: 10

[回忆录] 黑哥一家人(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上生明月 于 2025-9-18 10:44 编辑

大奶奶

我口中的“大奶奶”,是黑哥的亲奶奶。在我爷爷那一辈中,黑哥的爷爷年岁最长,德高望重,因此我们全家族我这一辈人都尊称其夫人为“大奶奶”。她个子不高,约莫一米五出头,身形瘦小却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旧时大家闺秀的温婉与庄重。大奶奶出身名门望族,娘家兄弟是远近闻名的儒学大家,饱读诗书、品行高洁,在十里八乡享有极高的声望。受此家风熏陶,大奶奶自幼知书达礼,识文断字,言谈举止温润如玉,堪称那个时代女性风范的典范。她裹着一双玲珑小巧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轻盈稳健,仿佛步步生莲,令人不禁心生敬意。

我初有记忆时,大奶奶已年过古稀,将近八旬,但精神矍铄,目光慈祥,脸上总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她性情温和,尤其喜爱孩子,每逢孩子们围坐身边,她便如春风化雨般娓娓道来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太阳宫”的传说,成了我们童年最动听的记忆。

大奶奶讲得最多、也最引人入胜的,便是谢集那座气势恢宏的太阳宫。每当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一群孩子便会不约而同地聚在她膝前,屏息凝神,听她用那略带沙哑却极具感染力的声音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她说:“从南京到北京,谢集有一座太阳宫。”又说:“南方有太阴宫,咱们这儿就有太阳宫——阴阳相济,天地呼应!”据说这太阳宫建于清朝初年,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气势非凡。最南端是巍峨的山门,入门即为前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再往北是更为庄严的后大殿,东西两侧配有长长的廊房,青砖绿瓦间尽显古韵悠长。庙内设施齐全,尤以一座由生铁铸就的焚香炉最为壮观——高达一人多,炉身斑驳厚重,每逢香火鼎盛之时,烈焰腾空,炉体通红,宛如熔金流淌。还有一口硕大的铁钟足有一人高,敲击一下声音浑厚而悠长,响彻乡里,十里之外都能听到钟声。还有一对貌似大铁锅似的磬,磬是一种乐器,能敲击出美丽动听的音乐,每当和尚打坐诵经的时候顺手敲打着磬,发出悦耳的有节奏的音响,佛堂如入仙境。大奶奶讲的钟、磬我都我都亲眼见过,并且亲手敲击过,聆听过发出的浑厚美妙的声音,留下深刻的记忆!

前大殿西南角有一口八角琉璃井,井水清澈见底,映着天光云影,宛如一面镶嵌在大地上的明镜;后大殿之后则是一方幽深的老谭坑,常年积水成潭,雾气氤氲,仿佛藏着无数未解之谜。这两处地方,在大奶奶口中被赋予了无穷的传奇色彩。

我曾在老谭坑里畅快游泳,也在八角琉璃井边嬉戏玩耍。那时顽皮,常捡起砖块往井里扔,只听“叮——咚”一声,清脆悠扬,如同拨动古琴弦音,余韵袅袅,在空中回荡良久,令人心醉神迷。大奶奶说,这井非同寻常,乃通灵之物,能感应天地气息,甚至可预知吉凶祸福。

更神奇的是关于太阳宫第一任主持道士的传说。据说这位高道修行深厚,法力无边。为了修建太阳宫,他曾南下化缘,得大批优质木材,却不曾运回,而是托付当地道士将木料投入江河。他自己则返回谢集,站在八角琉璃井旁念咒作法,竟从井中一一打捞出那些漂流千里的木材!原来,远方的江流与这口琉璃井地下相通,暗藏玄机。此等奇事,虽难以考证,却在民间代代相传,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至于老谭坑,更是怪事频出。有人说曾亲眼目睹一条粗如房檩的大蛇,尾部缠绕在后大殿屋脊之上,头部垂下,探入深潭饮水,鳞片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光泽;还有人清晨挑水时,看见一只猛虎低头饮水,情急之下用扁担击其尾部,谁知那尾巴竟是木制假尾!后来人们发现,庙中供奉的虎神像竟也少了尾巴——莫非真有灵兽显化?

太阳宫建成后,香火极为旺盛,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每年三次大庙会雷打不动:二月廿五、十一月初七、腊月十五,每次持续长达一个月之久。届时,四面八方的人潮涌向谢集,街头巷尾人声鼎沸,车马喧嚣。镇上旅店爆满,百姓家中也挤满了远道而来的香客,连周边村落都被征用为临时住处。烧香的人排成长龙,香火猛烧,竟将那铁铸焚香炉烧得通体赤红,热浪逼人!

庙会不仅是一场信仰的盛典,更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商贩云集,百业兴旺,戏台搭起,锣鼓喧天,河南梆子戏(豫剧)、曲艺、杂耍轮番上演,热闹非凡。许多年轻人借此机会谋得生计,家庭收入显著提升,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可以说,太阳宫不仅是精神寄托之所,更是地方经济的文化引擎。

大奶奶每每讲到这里,眼神明亮,语气激昂,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她讲得头头是道,细节生动,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的古老庙宇之中。

关于大奶奶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铭记于心,终生难忘。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母亲带我去她家做客。屋里坐着不少人,启婶子一家也在,大家闲话家常,笑声不断。不知怎的,话题转到了婚嫁习俗上,大奶奶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哎呀,海生(我的乳名),哪天要是谁家娶媳妇的花轿路过咱家门口,我就把头发扯得乱七八糟,像鸡窝一样,脸上抹上锅底灰,装疯卖傻冲出去,拦下花轿,抢个美女回来给你当媳妇,中不中呀?!”

这话一出,满屋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咯咯直乐。然而如今回想起来,那句玩笑话背后,似乎藏着老人对家族延续的深切期盼与温情守望。

的确,我们家门口常有迎亲的花轿经过。那些大户人家娶亲讲究排场,队伍浩浩荡荡:响器班吹奏着欢快的《百鸟朝凤》,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灯笼高悬,礼炮齐鸣,好不威风!而我们镇上有个有趣的风俗习惯——每当迎亲队伍行至街心,总有几位热心肠的街坊故意在路中央摆上桌椅板凳,放上一壶热茶、几包香烟,看似无意,实则是“拦轿讨喜”。

迎亲的司仪一看便心领神会,立刻下令停轿,乐队就地演奏一段优美曲目,或是一段婉转的河南梆子唱腔,引来众人围观喝彩。街坊邻居纷纷出门观看,街道顿时水泄不通,欢声笑语汇成一片海洋。那样的时刻,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每每此时,我总会心头一颤,默默想起大奶奶给我的许诺,心中暗想,倘若大奶奶还在世该有多好啊!


可惜时光流转,故人已逝。但她的声音、她的笑容、她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温暖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5人气值 +25 收起 理由
铁歌 + 5 大赞!
陌上红尘 + 5 大赞!
彩色风筝 + 5 情真意切!
肖燕 + 5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9-1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友佳文介绍: 黑哥一家人(三)
发表于 2025-9-1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文章生动介绍了大奶奶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以及所讲的故事。欣赏!
发表于 2025-9-18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明月先生长篇累牍不辞辛苦写出那么美好的故事~整篇介绍了大奶奶出身于大家闺秀,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肚子里的故事特别多。

故事的内容都是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让我们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发表于 2025-9-1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您的文章,让我长见识了,这农村庙会我们都不懂,听您的介绍,我们如入其境,感谢老师的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好!谢谢老朋友光临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9-18 12:54
拜读。文章生动介绍了大奶奶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以及所讲的故事。欣赏!

谢谢您肖燕,谢谢您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9-18 13:39
读了您的文章,让我长见识了,这农村庙会我们都不懂,听您的介绍,我们如入其境,感谢老师的介绍。

谢谢版主光临!
发表于 2025-9-1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是美好的,可永远回不到曾经!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红尘 发表于 2025-9-18 19:50
回忆是美好的,可永远回不到曾经!

晚上好!谢谢光临,谢谢您的关照!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9-22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