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5-9-18 11:49 编辑
我出生在1945年的哈尔滨。因为特殊的原因,哈尔滨光复的时间,比国内其他地方要早些。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们家曾经在哈尔滨老道外巴洛克青砖房子里住过。后来由于生活的缘由,辗转换了几个地方,但一直没有离开过道外区那个老地界。因此,对那些巴洛克老街我是相当熟悉的。 记得,靖宇九道街我家的那个青砖大院,有个中药大药房,每每进药都会堆放在大院当中。出于好奇,这些药包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药包垛中捉迷藏,偶尔也扣药包中的山楂片、青梅、干草来咬着吃。最有趣的是,掏出的杜仲皮掘折还能拉出丝来。赶上药店伙计来取药,孩子们怕被抓,就轰的一声散了。 那个年代,最热闹的巴洛克老街,是在桃花巷、大水晶街。据老人讲,桃花巷在旧社会是烟花巷,而大水晶街我们叫它裤裆街,因为它是两条小街走着走着就合成了一个胡同,样子像裤裆。 当然,现今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影子,而都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商业街。在我的记忆中,最热闹的时候是过年,因为商家多,扭秧歌的、划旱船的,耍狮子的都会聚在这条街上。商家为了留住这些队伍,就会抓住时机用茶水、点心、红包留住他们。于是花、炮响成一处,这也就留住了队伍,为商家添了彩,也成全了我们这群孩子的心愿! 那时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姥姥家,她家在南岗区一片毛子建筑区内。去她家需要坐电车,三分钱一张票,如果是由大人带着就可以免费的。姥姥的邻居是俄国人,她们的关系很好,初夏总会有樱桃送来,那酸酸的味道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工作了就离开了美丽的哈尔滨,一晃五十多年,虽然我老了但记忆中的那些老街,仍印象深刻,还不时地闪现着当年的影子。 尖顶雕花映晚霞,洋风汉韵共檐牙。百年光影门前过,犹见当年旧店家。(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