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28

[散文] 回忆:我的巴尔瑙尔之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3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锦绣之州 于 2025-10-30 15:22 编辑

       巴尔瑙尔,是前苏联阿尔泰边区首府,其地理位置在西西伯利亚南部。36年前,我随锦州市政府代表团去该市考察。由当时的政府秘书长带队,随行人员有两家医院的外科主任、两家制药厂的厂长,还有药材公司经理等一行7人外加两名翻译,我的任务是协助厂长考察当地草药情况,因该市想建一个制药厂,希望得到中国专家的援助。省外经贸委就把这个任务推荐给锦州市政府。我们乘坐北京到莫斯科的第17次特快列车,经过四天四夜到达目的地。下面我回忆一下此行的所见所闻:
一.在满洲里换火车轱辘
       这趟列车是中国的车皮、苏联的司乘人员,而这条铁路则由中苏两国各自完成本国的路段。满洲里的下一站是苏联的后贝加尔站,苏联境内修的是宽轨铁路,所以必须把车厢一节节吊起来换上适合宽轨的车轱辘,否则火车无法行驶。因此我们在满洲里车站停留4个小时后重新上车,眼见出了国门驶入苏联境内,两国的国门之间的距离是9公里的开阔地,跑只兔子都能看见。换了宽轴的车轱辘导致车厢在行进中左右咣荡,你去打一杯水都得一只手扶着包厢的墙壁以免摔倒。就这样咣荡了3天3夜才到达巴尔瑙尔。途中经过著名的贝加尔湖,火车沿着湖边的铁路行进3个多小时,这条铁路就是当年保尔柯察金参与修建的铁路。途中还经过乌兰乌德和伊尔库斯克等城市,终于到达巴尔瑙尔。
二.到达第一天就把我丢在了商场
       当地工作人员将我们接到市内,首先安排逛当地最大的商场,哎呀那个穷啊,所售商品虽能满足当地人生活基本需求但没有花色品种,和咱们五十年代农村供销社差不多。大家逛了一会儿就跟随工作人员乘车回宾馆了,可是我出了商场的门却不见同团其他人,立刻意识到他们把我落在商场了,于是我就站在显著的位置一动不动的等着,一会儿,就见工作人员和翻译神色慌张的赶来,见我完好无损的站在那里,他们高兴坏了,都夸我太聪明了。
三.每天的伙食很单调
       以后下来的一日三餐均以硬邦邦的全麦面包配牛奶为主,副食有牛肉罐头、鸡肉,他们没有酱油味精等调味品,蔬菜只有西红柿和土豆,问他们这蔬菜咋长得这么小,回答是气候寒冷所以长得小,并重点强调这还是辽宁省朝阳市派出的扣大棚劳务人员帮助种植的,我一听倍感亲切。
期间也有几次是当地领导请客,但不管谁请客,就是拿一瓶白酒,往主宾席前一坐,然后吃的菜品仍然和平时吃的一样。
四.住宿条件
       可以说,住宿条件很好,房间整洁明亮,但就是寝室的冰箱响动太大影响睡眠,是苏联的明斯克牌子。卫生间用的手纸你都想象不到,竟是财务科记账的帐页裁成小块儿放在墙壁上的小盒子里,我们谁也没用。电视里播放的全是军事题材,也难怪,当时正是美苏称霸世界的年代。
五.当地人生活状态
       当地民众的幸福感写在脸上,适值严冬时节,宽阔的马路厚厚的积雪,除雪车一刻不同的作业。街上的行人都穿着毛呢大衣配一顶与大衣同色的帽子,大衣都系腰带,一两岁的小孩儿用婴儿车推着也不怕冷。所有人都是肤白貌美精神愉快,听说我们是中国来的,表现出热情友好,其中一位市民连说带比划问我几个孩子,我当时就理解是问我孩子几岁了,我拿一根树枝在雪地上写个8,这下可惊呆了周围的人,恰好这时翻译赶来问你们聊什么?当地人就说难怪中国人口这麽多,你看他这么年轻就有8个孩子了,嗨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不过当时苏联人口确实没有增长,记得我小学时地理课本上介绍苏联是两亿八千万人口,当时是过了30多年人口还是两亿八千万,所以他们的人口很金贵,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期间绝大部分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小学生每年有四个学期,两个寒假两个暑假。假期都由学校组织活动不用家长操心。羡慕哇虽然生活用品很单调,但基础设施要比我们好得多,政府鼓励居民敞开用电,越多用价格越便宜。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所有公路全有路灯。每个家庭都有两套房子,一套在市区,一套是山上的别墅。所以我感觉当时的苏联人不是穷人,只是政府都把重点放在强军上而忽略了普通商品发展。
六.当地的草药情况
       经过几天的考察和座谈,了解到当地共有草药40余种,当地民众对草药治病有粗浅的认识、极高的热情、零起步的基础。当时整个苏联没有一家制药厂,所需药品全靠进口,所以开办药厂是当地政府的最大心愿,考察期间我们走访了几家药店,每到一处都有用当地草药熬制的药汤,主要是御寒用,他们当地认为比较名贵草药叫“金根”,经我初步鉴别是我们国内的高山红景天,还有一种惊掉我们下巴的药材就是羚羊角,当时我们国内的羚羊角个子货价格在每公斤八千元左右,进厂后再镑成丝入药就达到一万二千元左右,但是在前苏联,由于羚羊很多,羚羊角就是白菜价,我国相关部门看准商机以物易物,使国内的羚羊角价格迅速下降。但当时的卢布和人民币都不是国际通用货币,两国边贸都是以物易物。当时苏联全国没有一家制药厂,所用药品全靠进口,苏联国家卫生部门认定的草药有40多种,当地领导问我们能不能用他们的原料帮他们建一座制药厂,被我和厂长拒绝了,因为在国内光一部本草纲目就收载中草药1892种,后来本草纲目拾遗又收载716种,医院和药厂常用的也有400多种,这40多种原料怎么配方啊?当地领导说,不够的可以从中国进口,可是当时只能是易货贸易,我们这边除了羚羊角之外真没啥可需要的。所以建药厂的事最后没有谈成。
七.基础设施很过硬
       在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几家医院,有技术超前的大型医院也有普通的乡镇医院,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当时国内的心脏搭桥手术还在起步阶段,而前苏联的医院已轻车熟路,另外有的大型手术过程需要将血液进行体外循环,这在国内还还没有正式运用到临床,而前苏联的医院已经普遍开展,随团去的两位科主任看的是聚精会神可谓大开眼界。我是这方面的外行,只能把眼光放在医院得外观上,所参观的医院医疗环境很好,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走廊候诊区都是漂亮的长沙发,就是今天我们的许多医院也达不到。
八.结语
      转眼36年过去了,我也曾经冒充过“专家”,如今古稀之年回想起这事还真有点儿小小的自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0人气值 +42 收起 理由
大山之子 + 3 相当可爱!
听柳 + 5 赞一个!
汉风 + 5 大赞!
真真 + 5 赞一个!
朱雀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0-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巴尔瑙尔之行,点赞
独特的经历,过去了这么多年,还能清晰的回忆出来,可见印象之深。
发表于 2025-10-3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拜读你的巴尔瑙尔之行散文,精彩点赞!!  
发表于 2025-10-3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36年前到巴尔瑙尔的考察情况,可读性很强,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25-10-3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彩色风筝 于 2025-10-30 22:43 编辑

拜读锦绣回忆佳作~年轻时候有这样的经历, 证明锦绣很优秀。

到苏联去作为专家考察了一回, 真不简单。 看照片, 锦绣年轻时很美丽, 才貌双全啊!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淑芬 发表于 2025-10-30 12:36
欣赏老师的巴尔瑙尔之行,点赞
独特的经历,过去了这么多年,还能清晰的回忆出来,可见印象 ...

谢谢魏淑芬老师的首席加分鼓励,年轻时脑瓜很好使,现在不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色风筝 发表于 2025-10-30 14:23
拜读锦绣回忆佳作~年轻时候有这样的经历, 证明锦绣很优秀。

到苏联去作为专家考察了一回 ...

谢谢风筝老师的夸奖和加分鼓励,加不加精都没关系,让您费心了。在一行人中还有一位卫生局的副局长,我们厂长他是吉林特产学院学中药栽培的,他也不懂配方,因此我就是“专家了”。但这事若是真成了就得把我留那儿,而当时的易货苏联只能给拖拉机,所以这事儿咋想都不能成。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10-30 13:43
谢谢老师介绍36年前到巴尔瑙尔的考察情况,可读性很强,长见识了。

谢谢肖燕老师的加分鼓励,还有很多见闻,因篇幅太长所以就不写了。

点评

有时间可以另篇上传。  发表于 2025-10-30 16:35
发表于 2025-10-3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锦绣之州网友的佳作——我的巴尔瑙尔之行

点评

遥祝李老师天天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25-10-30 22:05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雪山上的青松 + 5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3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愚翁 发表于 2025-10-30 13:35
欣赏拜读你的巴尔瑙尔之行散文,精彩点赞!!

谢谢愚翁老师的关注和加分鼓励,真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2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